答案是: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个人,他是一代高僧,也是金山寺的开山初祖。
历史上的法海
法海本名裴文德,父亲裴休,是唐朝宰相,出身于河东裴氏,是当时顶尖豪门世家。
父肃,贞元时为浙东观察使,剧贼栗锽诱山越为乱,陷州县,肃引州兵破禽之,自记平贼一篇上之,德宗嘉美。生三子。休,仲子也,操守严正。——《旧唐书》
公元849年,唐宣宗时期,一位皇子得了恶疾,遍寻名医,都不见疗效。
这时候,时任户部侍郎的裴休捐款修建了一座密印寺,并让自己的儿子裴文德代替皇子在密印寺中出家,密印寺主持灵祐禅师为他剃度,赐法号“法海”。
剃度之后,灵祐禅师让法海在寺中苦行,开始让他连劈了三年的木柴;三年之后,又让法海担了三年水。
此时法海的父亲裴休已经官任宰相(852年任宰相),而法海也被虚封为翰林。
从小没过过苦日子的法海从来没吃过这苦,有时候边挑水边埋怨:“和尚吃水翰林挑,纵然吃了也难消”。
谁知道,就是这么 一句埋怨的话,每次寺中僧侣吃完法海挑的水之后,肚子都会不舒服,吃得东西也消化不了。
灵佑禅师听说这件事之后,就每日打坐小参,并对法海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“老僧打一坐,能消万石粮。”
果然,从此之后,寺中僧侣再也没有过闹肚子,不能消化的情况,而法海禅师见此不禁感到惭愧,再也没有了抱怨,安心修行。
有一天,法海的姐姐因为挂念法海,不远千里前来探望,见自己的弟弟竟然在做挑水的苦力活,心疼不已,于是捐赠了寺中一大笔脂粉钱。
为寺中修建了规模浩大的饮水磵,当地民众称其为“美女磵”,从此解决了这一带的饮水困境。
担水三年后,法海终于结束了苦修,又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闭关修行,放下一切,闭门修禅。
又过了三年,修行结束的法海功德圆满,准备外出游历。
这一天,法海到了江苏镇江氏俘山,发现一片残垣断壁,问过当地人才知道,原来这竟然是东晋时期一座名为“泽心寺”的道场。
法海见这座禅院荒草蔓延,佛像都被毁坏,心中不忍,于是燃烧一节指,誓愿重修道场,为众生树立珈蓝。
这一天,当地民众正在法海的指导下挖田开山,突然之间,一片金光闪闪,竟然被挖出一堆黄金镒。
古代的黄金以20两为一镒,这一批黄金镒数量不菲。
法海挖出来之后,并没有私藏,而是将它交给了镇江太守。
镇江太守当然知道这个法海禅师是当朝宰相之子,并没有私吞这笔黄金,马上将此事奏禀了皇帝。
唐宣宗深为感动,敕令将黄金直接拨给寺院,作为朝廷供养,修建寺院,并给这座尚未开始修建的寺院御赐一名,名为“金山寺”,法海禅师从此成为金山寺开山初祖。
法海与白蛇
金山寺修建好之后,法海从此在金山寺修行,深受当地百姓敬仰。
有一天,金山寺来了一群民众,向法海禅师倾诉,金山寺后山有一座山洞,洞中有一条白色巨蟒。
这条白蛇经常下山骚扰百姓,不仅吞吃百姓喂养的家禽牲畜,还曾咬伤过百姓,百姓害怕如此巨大的白蛇,这才求到法海禅师这里。
法海听闻之后,马上前去为民除害,这条白蛇好似害怕法海,只要法海所在之地,它都退避三舍 ,最终,白蛇被法海逼入了长江,从此不再为害一方。
蟒洞,右锋之侧,幽峻奇险,入深四五丈许。昔出白蟒噬人,适裴头陀(法海俗名)驱伏。——《金山志》
法海与白娘子
明朝末年,冯梦龙写《警世恒言》的时候,通过民间流传的法海与白蛇故事,写了一篇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。
在这个故事中,白蛇变成了一个眼含秋波、楚楚动人的白娘子,因为看重了许宣,就施展妖法,迷惑了他从,并与他结成夫妻。
而许宣只是一个普通人,被白娘子迷惑之后,虽然没有把持住,但是最后发现白娘子是妖怪之后,迷途知返,找到金山寺法海禅师,最终法海用钵盂收了这条妖精。
在这个故事中,白娘子是迷惑人的妖精,许宣是被人迷惑的普通人,如果长期与蛇妖生活在一起,必然会因为阴气太重而受到上海,减少寿命,法海降服妖怪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为民除害。
1924年,鲁迅在《论雷峰塔的倒掉》中说:“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,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!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,一青一白,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,嫁给许仙了……”。
从这个时期开始,白娘子变成了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妖,许宣变成了许仙,二人在一起是为了追求爱情的自由,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,相对而言,法海就变成了拆散自由恋爱,坏人姻缘的“卫道士”。
电视剧《新白娘子传奇》中的法海大致就是这个形象,他不顾白娘子作恶还是行善,只是因为她是妖精就要降服她,为此不惜让她水漫金山,淹死无辜百姓,更是不惜破坏她与许仙的爱情。
在上个世纪上半叶,爱情是最珍贵的,毕竟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”,在这个价值观的基础上,破坏他人婚姻的法海怎么会让人喜欢的起来呢?
总结:戏说不是胡说,如果法海来源于小说或者民间传说,是一个杜撰的人物,无论后人怎么艺术加工,其实都无可厚非;可是一旦涉及历史人物,还是应该更尊重事实为好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